賀!「優照護」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台北市政府產發局的輔導廠商,並獲得科技創新獎勵肯定!

「優照護」商標

創新的預約居家照護服務,能自由安排照護人員的時間

預約前可先看到照護人員資料


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,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,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。

送出預約後立馬獲得回覆


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,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,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,有急需時快速找人。

彈性安排使用短時數照護服務


「優照護」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,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,在「優照護」下單即可滿足。

除了外籍看護之外,給您更多居家照護的選擇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居家照護

一般人對於“看護”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。但在許多情況下,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。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,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。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,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。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,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前來照顧。「優照護」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,讓有需求的家庭,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。

了解更多

短期照護
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無論是生病、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,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。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,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。一旦遭遇這些問題,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,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,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。這樣的情況,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。因此,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,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,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,可讓您休息喘口氣,減輕身心壓力。

了解更多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「優照護」影片

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|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

「優照護」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《社會影響力產品獎》,一同見證「優照護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。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,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,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,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!

看影片

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

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! -- 九年來,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! --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,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,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!

看影片

居家照護就選優照護

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照護人員煩腦嗎? 不知道照護人員可配合的時間、專業背景、工作內容和費用?無法挑選照護人員?現在這些問題,都可以透過優照護來幫您解決。

看影片

他們與「優照護」的故事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照護不只是協助生活,更是心靈的支持

隨著年齡增長,長輩的身心狀況可能會發生變化,照顧不僅是滿足基本需求,更需要從心理層面給予支持,讓長輩找到生活的重心與快樂。 透過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不僅能提供日常協助,更能陪伴長輩度過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。

重拾熱情,讓長輩找回生活的價值感

劉媽媽(化名)過去是一位擅長編織的母親,為家人親手織出溫暖的衣物。然而,一場跌倒意外讓她行動受限,隨後更確診帕金森氏症,這不僅影響了她的身體健康,也讓她的心境變得低落

家人為了提供穩定的照顧,聘請了外籍看護梅伊,並在梅伊需要休假時,安排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確保劉媽媽的生活能夠持續獲得關懷。

  • 協助日常起居,提供安全的環境,減少跌倒風險。
  • 規律的復健活動,幫助維持肌肉與關節靈活度。
  • 陪伴進行興趣活動,如編織,讓生活重拾樂趣。

在照服員的鼓勵下,劉媽媽重新拿起毛線,透過編織找回昔日的成就感,並透過教導家人技藝,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繫。

心理支持,讓長輩願意接受照護

鄭媽媽(化名)確診帕金森氏症後,不僅面對身體上的變化,也逐漸失去過去的活力,甚至對藥物治療產生抗拒心理。 家人雖然找來外籍看護協助日常照顧,但由於語言隔閡,鄭媽媽無法適應,情緒也變得低落。

在朋友的建議下,家人透過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找到一位具備心理支持經驗的專業照服員秋月,她不僅協助鄭媽媽的日常照護,更在心理層面提供陪伴與支持。

  • 耐心引導長輩適應日常照護,提高接受度。
  • 透過對話與活動,幫助轉移對疾病的過度焦慮。
  • 與家人協作,調整生活環境,減少不便與風險。

秋月運用聊天、簡單的運動與適當的鼓勵,逐漸讓鄭媽媽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,並願意更積極地參與復健與治療。

專業居家照護,讓照顧更有溫度

專業的照護不僅是協助日常生活,更是讓長輩重拾自信與生活樂趣的關鍵。 利用多元的居家照護方案,可以針對長輩的需求與興趣,設計最合適的陪伴與照護方式。

  • 彈性照護安排:根據家庭需求,靈活調整服務時段與內容。
  • 專業照護團隊:具備復健、心理支持等專業背景的照服員。
  • 關懷與陪伴:透過個人化活動與互動,幫助長輩維持社交與生活品質。

當照護不再只是「協助」,而是帶來希望與快樂,長輩的每一天都能過得更有意義。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夜間照護的溫暖守護:讓愛不因距離而缺席

現代社會步調快速,許多子女因工作或生活因素無法長時間陪伴家中長輩,特別是身處異地或國外的家庭,更難以即時提供親力親為的照顧。對許多家庭而言,夜晚是最脆弱的時刻,長輩可能因身體狀況或心理不安而頻繁醒來,照顧者的睡眠品質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。

佳嘉(化名) 的母親就是這樣的案例,每天夜裡都要多次起床照顧高齡的父親,長期睡眠不足導致身心疲憊,影響了白天的生活品質,甚至讓她的健康亮起紅燈。當母親向她傾訴這些困擾時,身在國外的佳嘉感到無比自責,卻又無能為力。她決定尋找專業的「夜間照護」服務,透過優照護成功預約了一位經驗豐富的照服員。

照服員的加入,不僅讓佳嘉的父親獲得適時的照顧,母親也能安心休息,避免因長期照顧而影響自身健康。這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支持,更是心理上的解脫。遠在國外的佳嘉,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擔憂,感受到真正的「零時差照護」,讓愛不因距離而減少。

照護不只是協助,更是陪伴與尊重

許多人以為「照護」只是滿足長輩的基本生活需求,但真正專業的照護服務,關鍵在於 陪伴與尊重。優質的照服員不僅提供身體上的照料,更會用心了解長輩的需求,提供心理支持與情感陪伴,讓照護變得更有溫度。

1. 維護尊嚴與自主權

長輩即使需要照顧,也依然希望保有自己的生活主導權。專業照護服務強調 尊重長輩的選擇,例如:

  • 讓長輩自行挑選當日穿著,保持自信與尊嚴
  • 讓長輩決定日常行程,避免因過度依賴他人而產生無助感
  • 提供適度協助,而非完全接手,讓長輩保持自理能力

這樣的照護方式,不僅能減少長輩的焦慮與無力感,也能提升他們的生活滿意度。

2. 心理關懷與情緒支持

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,但心靈的富足更是關鍵。許多高齡長輩因缺乏社交互動而產生孤獨感,甚至陷入憂鬱情緒。專業照服員的陪伴能夠大大改善這個問題,透過:

  • 與長輩聊天,分享過往回憶,增加生活樂趣
  • 進行棋藝、書法、拼圖等活動,刺激腦部運作
  • 陪同散步或簡單運動,提升身心活力

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不足道,卻能有效幫助長輩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減少焦慮與孤獨感。

3. 營養與健康管理

長者的健康狀況往往需要細心照料,飲食調整更是關鍵的一環。照服員不僅協助日常飲食準備,更會根據長輩的健康狀況,提供適合的餐食建議,例如:

  • 控制鹽分與糖分,避免慢性病惡化
  • 準備容易咀嚼與消化的食物,確保營養攝取
  • 定時提醒補充水分,避免脫水與便秘問題

這些細膩的照護方式,能幫助長輩維持體力與免疫力,讓健康狀況維持在最佳水平。

新時代孝道:讓愛不再受距離限制

許多人仍然認為,只有親自照顧父母才是「真正的孝順」,但在現代社會,找到最合適的照顧方式,讓父母獲得最好的生活品質,才是最理性的孝道

如果因為工作、地點或其他因素,無法每天親自照顧長輩,那麼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照護服務,就是最負責任的決定。透過專業的夜間照護服務,無論你身在何處,都能確保家中的長輩獲得最完善的關懷,真正實現:

  • 家人放心:即使遠在千里之外,也能確保長輩獲得妥善照顧
  • 長輩安心: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專業的陪伴與尊重
  • 生活品質提升:減少照顧者的壓力,讓家人關係更和諧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讓照顧更容易,翻轉傳統孝道

在現代家庭中,隨著社會結構與生活形態的變遷,長者的照顧問題逐漸成為每個家庭無法忽視的課題。無論是突然的意外或長期的失能,家庭成員常因照顧需求感到壓力倍增。而「新孝道」概念的提出,正是為了解決這一挑戰,為傳統孝道賦予全新內涵。

從手忙腳亂到專業支援

小雅(化名)的故事是許多家庭的縮影:從簡單幸福的日常,到母親因意外需要長期照顧,一切都被打亂。在母親從醫院回家後,如何安排安全有效的復健成為最大的挑戰。 她嘗試尋求「居家照顧平台」的幫助,最終找到一位擁有二十年經驗的照護員江小姐,江小姐用專業的照護技術和耐心陪伴,協助小雅的母親逐步康復。

這段經歷讓小雅明白,讓專業照護人員介入,不僅能有效降低長輩的疼痛感與失能風險,也能讓家庭成員獲得喘息空間,重拾生活的平衡。

翻轉傳統孝道的新觀念

麗娟(化名)則面臨另一種挑戰,她十多年來獨自照顧失智的父親,導致自己身心俱疲,未來更感到迷茫。在親友的建議下,她嘗試了短期居家照顧服務,發現專業的照顧者不僅能幫助父親恢復肢體和腦部功能,還讓父親在日常生活中重新感受到自主權和尊嚴。

這樣的經驗顯示,「新孝道」的核心在於:「協助」取代「服侍」,可以透過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維持長輩自立生活的能力,並提升家庭整體的生活品質。

新孝道:傳統孝道的延續與升華

新孝道」並非鼓勵子女放棄責任,而是倡導用更聰明、更有效的方式實現對長輩的照顧。 當代的孝道應該體現為:

  • 尋求專業協助:讓經驗豐富的照顧者提供長輩所需的專業服務。
  • 減輕照顧壓力:讓家庭成員不再因長期照顧而身心俱疲。
  • 保持長輩自立:支持長輩參與日常生活的決策,維持他們的尊嚴和活力。

這樣的模式,不僅讓長輩在專業支持下安享晚年,也讓子女能兼顧事業與家庭,維持和諧的生活秩序。

無論是因意外改變家庭生活的小雅,還是多年獨自承擔責任的麗娟,她們的經驗都告訴我們:長者的照顧,絕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承擔的。 尋求專業的照顧服務,不僅是責任的延續,更是對家庭每一位成員的尊重與體貼。 讓我們共同翻轉傳統,迎接「新孝道」帶來的幸福與希望。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
居家照護新知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優照護十週年 2025照護之星暨高照之心表揚典禮

『優照護』十週年感恩邀請

一起見證照護的榮耀時刻

邀請您參加【2025照護之星暨高照之心表揚典禮】

現場有頒獎表揚、專業健康講座與暖心禮物,一同為照護夥伴喝采,感受被理解與支持的力量。

免費報名參加,限量暖心好禮等你拿!

11/23表揚典禮報到即可領取,數量有限領完為止。

 

在照護的旅程中,每一位照服員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見。無論是在病房裡的細心守護,還是在居家服務中的耐心陪伴,這些日復一日的付出,正是無數家庭最堅強的依靠。今年,正值「優照護」十週年,我們將以一場盛大的表揚典禮,將聚光燈投向最真實的照護英雄。這是專屬於照服員的榮耀時刻,更是屬於你我的共同舞台。

 

榮耀時刻:誰是今年的照護之星

從超過 2,700 位合格照護夥伴中脫穎而出的「照護之星」即將亮相,他們的專業、熱忱與堅持,將在舞台上獲得全場的肯定與喝采。這不僅是對個人的嘉許,更是所有照護人員的驕傲。也許下個站上舞台、接受掌聲的人,就是你。

 

承傳力量:高照之心的誕生

教育,是照護專業的根基。「高照之心」表揚的,是在培訓課程中表現卓越的師生。這個獎項肯定老師耐心解答、將實務經驗融入課程;另一方面,也鼓勵學生以勤學與守時的態度展現專業養成。它象徵照護知識的承傳與薪火相傳的精神,見證新一代照護力量的崛起。

 

知識盛宴:帶得走的照護秘訣

現場邀請專業講師帶來照護主題講座,傳授第一手的實用技巧與新知。你將能在當天收穫立即能應用於工作的祕訣,帶走的不只是掌聲與感動,還有可以讓自己更專業、更自信的力量。

 

暖心好禮,免費領取

感謝會員一路相伴,現場特別準備了限量「暖心好禮」。即日起至 11/16 止,凡成功報名並於 11/23 當天完成報到,即可免費領取,數量有限、送完為止!

暖心好禮」內含優照護準備的小紀念品,以及知名品牌提供的完膳營養素、足測券等精美好禮。

活動當天還有精彩摸彩活動,最高可抽中價值 2,000 元以上的藍牙防水音響、酷炫運動水壺等超實用好禮。現場更有友好廠商攤位互動,讓每位參加會員、朋友都能滿載而歸、收穫滿滿!

 

活動&報名資訊(免費參加)

 

名額有限,立即報名,讓自己成為這場榮耀與感動的見證者。

 

 

 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申請外籍看護前,一定要知道的 5 件事

照顧家人,是一條需要持續學習與調整的路。
許多「優照護」會員在使用短期照護服務後,也會開始思考:
「如果家人需要更長期的照顧,我接下來該怎麼安排?」


隨著年齡增長與健康狀況變化,照護需求也會跟著轉變。這時,申請外籍看護成為許多家庭延續照顧的重要選項。但在真正啟動申請流程前,不少人會遇到資格不符、文件不全或等待過久等問題。提前了解申請重點,才能讓照護安排更順利。

 

以下整理出申請外籍看護前最重要的五項重點,幫助您在準備階段就做好萬全規劃,安心迎接照護的下一步。

 

確認申請資格是否符合

申請資格是整個流程的第一步。
若未符合條件就貿然送件,往往會導致退件與時間浪費。
依據勞動部規定,以下幾種情況符合聘僱外籍看護的條件:

  • 80 歲以上長者
  • 失能、失智或身心障礙者(需具醫師診斷或長照等級證明)
  • 長期臥床、重大傷病等特殊情況

在評估是否符合申請條件時,醫師或長照評估人員常會使用「巴氏量表(Barthel Index)」作為參考。


這是一項用來評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量表,主要觀察長輩在 吃飯、如廁、洗澡、穿衣、行走、轉位 等十項基本活動的能力。分數越低,代表需要他人協助的程度越高,也就越有可能符合外籍看護的申請條件。


建議家屬若發現長輩在多項生活活動上逐漸需要幫忙,可與醫師或照管中心討論是否進一步評估與申請。

 

準備申請文件

文件準備是申請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重點。
常見需要的文件包括:

  • 雇主與被照顧者的身分證明
  • 醫師診斷書或長照等級評估

若文件不齊全或格式不符,可能導致退件。


建議在送件前,先確認申請類型(如長照、慢性病、身心障礙)與診斷書格式是否符合規定,並可事先向醫療院所確認內容,以免來回補件造成延誤。

 

掌握申請時程,避免照護出現空窗期

外籍看護申請流程雖不算複雜,但整體作業時間較長。
平均流程約需 3~3.5 個月,包含:

  • 資格審查與文件審核:約 2–4 週
  • 仲介媒合與簽約:約 3–6 週
  • 辦理簽證、體檢與入境:約 4–6 週

建議家庭提前 三個月啟動申請,並可在此期間先安排短期或臨時照護,以免照顧出現空窗。


若您是「優照護」會員,我們可協助在外籍看護到位前,先安排短期照護服務,確保家人照顧不中斷。

 

了解費用組成,避免額外支出

申請外籍看護的花費,除了薪資外,還包含多項必要開銷。
了解費用組成能幫助家庭預算更明確,也能避免額外負擔。

  • 每月薪資:約 26,000~27,000 元
  • 仲介服務費:依公司不同而異
  • 健康檢查與保險費
  • 食宿及日常用品開銷
  • 續聘或轉換費用

建議在簽約前主動索取書面報價與合約明細,選擇收費透明、願意清楚說明的合法仲介,避免日後爭議。

 

選擇合法仲介,讓照護更有保障

選擇合法仲介是保障家庭與看護雙方權益的關鍵。非法仲介可能造成看護身分不合法、合約無效或難以維權等問題;相對地,合法仲介能確保流程正規、收費透明,並提供後續管理與協助。您可以透過勞動部查詢仲介是否具立案編號與登記證。

 

「優照護」目前合作的外籍看護仲介單位,皆擁有 20 年以上經驗,具完善的背景審查與管理制度,並秉持合法、透明、安心的原則,提供申請與媒合服務,全程免費諮詢,協助會員為家人找到最合適的照顧安排。

 

若您是「優照護」會員,歡迎來信至 service@ucarer.com.tw,我們的專業顧問將協助您了解申請流程與媒合方式,一起為家人找到最合適的照顧安排。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中風後怎麼照顧?飲食、復健、心理與居家安全一次看懂

中風不只是一次疾病事件,更像是長期照顧旅程的起點。世界中風組織(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, WSO)指出,全球每年約有 1,200 萬人中風,許多家庭在面對長輩中風後,除了醫療治療外,還要同時學習飲食調整、復健安排與心理陪伴的技巧。

 

對家屬來說,掌握正確照護方向,不僅能幫助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,也能減少再次中風與併發症的風險。以下整理出家屬最常搜尋、最實用的照顧重點,讓照護不再只是「摸索」,而是有步驟、有信心的照顧行動。

 

中風後最重要的照顧原則是什麼?

中風後,最首要的目標就是預防復發穩定健康指標。根據美國心臟學會/美國中風協會指引,維持規律用藥與控制血壓、血糖,是中風二次預防的核心策略,能顯著降低復發風險。

對家屬而言,最實際的做法包括:

  • 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,並記錄在手冊或手機App中
  • 三餐少鹽少油,避免重口味飲食
  • 督促規律服藥與回診,若有副作用須即時告知醫師
  • 鼓勵多喝水、適度活動,維持血液循環

許多長輩在病後容易心灰意冷、拒絕服藥或復健,這時家人的耐心與陪伴,往往比任何醫療指令更重要。照顧中別忘了溝通,讓長輩理解這是「維持生活品質」的方式,而非負擔。

 

中風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麼?怎麼吃才能恢復得更好?

「吃」是中風照護中最常被忽略,卻最關鍵的一環。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,中風患者飲食應以「少鹽、少油、高纖維」為原則,並根據吞嚥能力調整食物質地。若長輩有吞嚥困難,可將食物製成軟質、泥狀或半流質,例如蒸蛋、燉飯、燉菜;避免乾硬或易嗆的食物,如堅果、餅乾或白飯。
同時,建議:

  • 限制鹽分: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(約6克鹽)以下
  • 攝取足夠蛋白質:有助肌肉修復與體力恢復
  • 補足水分與膳食纖維:預防便秘,促進腸胃蠕動
  • 控制糖與油脂:避免血脂、血糖上升

若長輩對食物興趣下降,可透過增加色彩與香氣、陪伴進餐等方式提升食慾。營養師也建議依個人狀況設計專屬飲食,兼顧安全與營養。

 

中風長輩復健該怎麼開始?為什麼早期復健那麼重要?

研究指出,中風後24至48小時內啟動復健,能顯著提升恢復速度與生活自理能力。早期復健能刺激神經再生、減少關節僵硬,也有助於恢復肌力與日常動作控制。

家屬可從三個方向開始:

  • 固定時間:每天安排規律運動時段,如早上進行伸展、下午練習走路,養成生活節奏
  • 安全環境:清理地面雜物、移除電線與小地毯,在浴室與床邊加裝防滑墊與扶手,避免跌倒
  • 陪同練習:給予鼓勵與協助,而非催促,讓長輩以自己的步調完成動作

若手腳僵硬或有偏癱現象,可向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諮詢,安排個別化復健訓練。

 

此外,若家屬因工作或時間因素無法全程陪同,也可透過專業照服員支援居家照護。照服員能協助長輩完成日常生活如更衣、沐浴、備餐與環境整理,也能陪伴進行復健動作練習,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維持生活節奏。

 

為什麼中風患者容易情緒低落?該怎麼陪伴?

根據臨床觀察,超過一半的中風患者會出現憂鬱或焦慮情緒,影響復健動機與生活品質。這些情緒變化不只是「心情不好」,也可能與大腦受損與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有關。

中風後情緒低落常見的三大原因包括:

  • 大腦受損引起:若影響前額葉或邊緣系統等情緒調節區域,進而引發「情緒平板」(情感淡漠,感受不到喜悅或悲傷)或「無動機」(對事物失去興趣和動力)等症狀
  • 失能造成挫折:偏癱、語言障礙讓患者感到自信喪失
  • 生活適應不良:無法回到以往角色,容易產生孤立與無力感

家屬可從日常陪伴著手:

  • 給予具體肯定:「有你在家裡就很安心」比「要加油」更有效
  • 安排簡單任務:例如摺衣服、幫忙準備餐點,讓患者重拾被需要的感覺
  • 保持耐心與理解:允許患者情緒起伏,不以責備或強迫回應
  • 及早就醫:若情緒低落嚴重,應尋求神經科或臨床心理師協助,配合藥物與心理治療改善狀況

中風後的復原,不只要動身體,也要動心。正確的理解與支持,是陪伴長輩走出情緒低谷的重要起點。

 

居家照顧時該注意哪些安全細節?

中風後的跌倒是最常見的二次傷害來源。
根據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(2023)建議,居家安全可從以下幾點著手:

  • 浴室安全:加裝扶手與防滑墊,避免地面濕滑
  • 臥室動線:床邊放置呼叫鈴、夜燈,確保起身不迷路
  • 走道整潔:移除電線、雜物與滑動地毯
  • 輔具調整:輪椅與助行器高度要合適,避免姿勢不良導致跌倒

有些家庭會在初期安排短期專業照護人員陪同,觀察長輩的行走與生活習慣,協助調整居家環境,讓復健更安全。

 

家屬該如何減輕照顧壓力?

長期照顧往往讓家屬身心俱疲,適度利用喘息或短期照護服務,能明顯改善照顧者的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。

如果家屬因工作或休息需求無法全程照顧,可以尋求第三方協助,例如「優照護」的專業服務:

  • 提供居家照護與復能陪伴,協助長輩完成復健與日常活動
  • 安排醫療陪診與用藥紀錄,確保醫囑執行正確
  • 提供短期或臨時看護,讓家屬能安心外出或休息

懂得求助,不代表放棄責任,而是讓照顧更有品質,也讓愛得以長久延續。

 

常見問題(FAQ

中風多久能恢復?
視嚴重程度而定,平均3至6個月可恢復基本活動能力。持續復健越久,功能改善越顯著。

 

中風會不會再發作?
若血壓與三高控制不佳,復發率可達 30%。定期回診、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是預防關鍵。

 

中風患者能泡湯或按摩嗎?
建議先詢問醫師意見。若血壓控制穩定,溫和按摩或溫水泡腳較為安全。

 

中風後能運動嗎?
可以,建議從低強度開始,如散步、伸展或水中運動,但須有人陪同確保安全。

 

照顧中風長輩是一場長跑,而非短衝。它需要知識、耐心,也需要支援。只要掌握飲食、復健、安全與心理四大面向,並懂得適時尋求協助,就能讓照顧的路更穩、更長久。

 

 

完成任務抽好書! 想要了解更多實用照護知識? 有這本就對了!

點擊了解詳情: 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8ajewh

 

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?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,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!

方格子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8ajfy7

Medium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8ajfnn

親子盒子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8ajg26

看更多
立即下載「優照護」APP

安全 / 方便 / 合適

隨時隨地找到符合需求的照護人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