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|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
「優照護」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《社會影響力產品獎》,一同見證「優照護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。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,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,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,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!
下載「優照護」APP,為您的家人找到最合適的居家照護人員
立即下載
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,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,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。
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,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,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,有急需時快速找人。
「優照護」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,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,在「優照護」下單即可滿足。
一般人對於“看護”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。但在許多情況下,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。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,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。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,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。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,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前來照顧。「優照護」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,讓有需求的家庭,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。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無論是生病、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,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。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,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。一旦遭遇這些問題,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,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,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。這樣的情況,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。因此,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,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,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,可讓您休息喘口氣,減輕身心壓力。
「優照護」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《社會影響力產品獎》,一同見證「優照護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。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,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,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,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!
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! -- 九年來,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! --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,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,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!
「...以上是行銷部2021年度報告,接下來是2022年第一季的行銷計畫...」邱太太聚精會神地聽著台上公司同事的簡報,手裡的筆則是邊寫下要給行銷部的建議事項。看著簡報裡攀升的數字,邱太太心裡難掩激動,經過五年的努力,她跟先生一起創業的公司,業績終於有起色。她下意識地轉過頭去,想跟原本應該坐在她身邊的先生分享她的感受,但隔壁座位卻空無一人。台上報告的同事輕聲呼喚邱太太,想聽她對這份報告的意見。邱太太的思緒被拉回現實,她看著手寫的筆記,指示同仁新一年度的目標及該注意的事項。會議結束後邱太太才起身離開會議室,手機鈴聲響起,電話那頭傳來男人聲音。
「邱太太嗎?我是照服員小陳,剛剛陪邱先生看完醫生回到家,醫生說邱先生復健的狀況很不錯,邱先生聽了很高興,有跟醫生表達他會繼續努力復健。我安頓好邱先生後,就會開始準備午餐了...。」
邱太太邊聽邊點頭,一邊謝謝小陳,一邊不忘囑咐他午餐的菜色後便掛上了電話。
邱先生五年前白手起家創業,做的是國際貿易,需要經常熬夜與國外聯繫,偶爾跟國內經銷商應酬喝酒,飲食口味倒也清淡,就是不愛運動。平常也很少生病,從生活作息來看,談不上健康也談不上不健康。47歲正值壯年的他卻從未想過,中風會這樣毫無預警地找上他。發病的那天早上,腦袋突如其來的一陣劇痛,讓他全身沒有力氣從床上跌了下來,嚇壞了枕邊人邱太太。趕緊送醫,經醫師診斷確診為「栓塞型腦中風」。
邱先生中風後,右側手腳癱軟只能平行移動,根本無法自理生活,而且腦中風讓他語言區受損,說話時嚴重口齒不清,就像火星文似的,邱太太根本無法辨別邱先生要表達的意思,僅能依靠肢體語言與彼此間的默契。原本吃飯、上廁所、穿衣服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邱先生完全沒辦法自己做,必須依靠邱太太的幫忙。再加上右側肢體癱軟根本無法行走,所到之處都必須依靠輪椅的幫忙,讓邱先生的生活變得非常不方便與難堪。
跟住在巷口無數的小家庭沒有什麼兩樣,邱太太忙著養育兩個上小學的兒女。她在邱先生創業的公司負責財務跟行銷。創業維艱,她還記得公司曾面臨掉進谷底的生存關卡,投資者的錢沒有進來,當時,她只有兩個選擇,一是讓公司倒閉,二便是掏出自己的信用卡。
她咬緊牙根、慢慢撐過那段完全不敢看信用卡帳單,每個月只能付利息的日子,好不容易盼到公司業務起色,邱先生卻無預警倒下,現實逼邱太太沒有時間傷心,她必須一肩扛起母親、妻子、公司經營者的角色。
進食更衣、自己上廁所擦屁股、刷牙擠牙膏等這些原本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日常小事,對邱先生來說什麼都做不到也做不好。邱先生常臥床偶爾下床活動,想自行坐起卻辦不到;用餐也常因身體無力不慎打翻飯菜,幾次下來挫折感不斷,把氣出在邱太太身上。
邱太太在家照顧邱先生一個多月下來身心俱疲,她才意識到這不是咬緊牙根就能撐過去的狀態,現實不容許她在這個時候倒下;她的世界會因此分崩離析。
在公司同事的介紹下,邱太太透過「優照護」依照顧需求、服務時間等條件找到了照服員小陳。預約服務前,邱太太用APP內的問問跟小陳詳細溝通邱先生的病況,讓小陳初上工之日很快地掌握到邱先生的需求,小陳也很注意細節,像是洗完澡怎麼把地板弄乾、邱先生的用餐習慣等。
小陳陪邱先生回醫院複診,也很仔細地將醫囑、衛教單護理向邱太太說明,幾次服務下來,邱太太覺得自己的壓力減輕不少,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小孩的教養及公司的管理,慢慢地找回邱先生生病前的生活主控權。
而邱先生在小陳細心的照顧下,病情慢慢好轉,邱先生從發病後的口齒不清,已經進步到能簡單的口語表達。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漫長的復健之路,邱太太相信這些苦痛終會過去,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。
從小我跟爸爸的感情很好,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與最小的孩子,總是得到爸爸最多的關愛,但是爸爸並不會過度保護我,總是希望我多去嘗試各種事物,他認為女生不該侷限在文靜的活動, 常常陪伴我做任何事情,也培養出勇於挑戰的個性。
爸爸是一個熱愛戶外運動的人,雖然工作繁忙,但只要假日有時間,都會帶我去戶外活動,像是爬山、騎腳踏車,甚至有時候會去露營。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環境,鍛練我的適應能力。而不僅僅是戶外的活動,有心事的時候,我總是第一個告訴爸爸,他也很仔細地分析我所遇到的困境,幫助我度過難關。爸爸的關心與鼓勵,讓我面對任何事情都擁有自信與冒險的衝勁,總是不害怕挑戰。
在大學畢業後,我到了一家外商公司上班,很幸運地,在公司過得很順利,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們,雖然在職場上也遇過很多的困難與挑戰,但我總是把爸爸告訴我的話謹記在心,一步步的度過難關,也在幾年後在不同部門遇到了未來的丈夫。
一直以來,爸爸的夢想就是牽著我的手走紅毯,我們打算去年年底結婚,但就在8月的時候,爸爸出了一場車禍,必須動重大的手術,不順利的話腳可能需要截肢,聽了之後,我跟家人們都非常緊張,幸運的是,手術非常順利,不幸的是,醫生說爸爸再也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運動了。
雖然不需要截肢,但當聽到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活動,甚至生活起居都有困難,爸爸還是陷入了消沉的漩渦,久久無法平復,看著爸爸跟以前開朗的形象完全不一樣,看著他強顏歡笑的表情,在那個當下我決定了,一定要讓爸爸可以回到可以自己行走的狀態。
於是我一邊哭一邊告訴爸爸: 「你不是都告訴我,遇到困境要學會克服,沒有甚麼關卡是過不去的,雖然現在的狀況很艱辛,但我一定會讓你牽著我的手走紅毯! 」。 於是我認真地聽從醫生與專家建議,希望透過復能訓練,來讓爸爸的情況改善。原本是我跟哥哥輪流照顧,但為了讓爸爸能得到專業的服務,於是詢問了有找過居家照護的親戚,推薦我一個短期照護平台,先找照服員協助爸爸術後的生活幫助,照服員也告訴我可以從平台上尋找更多不同的服務。
於是我用平台搜尋,看到了「肌少優復」訂閱型服務,仔細閱讀了服務的內容之後覺得對爸爸目前的狀況比較合適,於是打給客服做更進一步的了解,客服人員也很仔細的向我們說明,再三評估之後,我們決定試試看為期四個月的服務。
開始訂閱之後,一開始收到了一箱營養品以及產品說明,之後還有物理治療師張先生來到家中幫爸爸評估現在的身體狀況,張先生非常仔細的檢查了爸爸目前的身體能力,他告訴爸爸,只要持續地進行復能訓練,雖然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進行強度高的運動,但還是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動。
張先生也設計了一系列的肌力訓練,來配合爸爸的身體狀況,從簡單輕微的動作慢慢增加強度,好在爸爸本來就熱愛運動,對於訓練的動作很快就上手,定期還會有體適能指導員幫助爸爸做動作上的修正,再使用AI數據追蹤運動成效。甚至還有營養師來到家中針對每日飲食與身體健康進行了解,並提供專業的建議協助改善。
這個過程我與家人們都有參與,因此也顛覆了我們對復建的想像,配合精密的數據與飲食改善,來讓身體恢復成可達到的最佳狀態。而客服也會隨時與我們聯絡,了解爸爸現在的復原進度,服務的內容非常的完整與方便。
於是經過了四個月的復能訓練,父親已經恢復到能夠不依靠他人自行行走,也趕上了我的婚禮,當爸爸牽起我的手的那一刻,我與他同時眼淚滿溢於眼眶,因為這不僅是他的夢想,也是我的夢想,一路走來,對他的愛早已無法用言語表達,爸爸就是我的超人!
也非常謝謝平台上的物理治療師與照服員,也是有他們的幫助,才能讓爸爸順利恢復,達成他一直以來的夢想!
當母親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的那一刻,全家都陷入了愁雲慘霧中,因為到目前為止,它是個無法復原的病症,只能延緩惡化的速度。到如今,母親已步入了第三期,除了行走時容易重心不穩而摔倒,對於自己的病況也十分悲觀,甚至常常不太肯吃藥,活動意願也非常低,在情緒上的影響,比身體上的障礙更令我們擔憂。
雖然父母親兩人同住,但父親逾80歲了,要照顧母親也太為難他了,何況以前家務都是母親操持,現在她生病,父親要接手家務都有困難。我們兄妹三人商量後,還是去申請雇用外籍看護工,來幫忙照顧母親。從找仲介,到申請程序、通過巴氏量表等關卡,好不容易等到印尼籍的阿娣來了,我們總算比較放心了。
阿娣是個中年婦女,第一次來台灣當看護工,個性看起來滿謹慎的,對我父母親都還算和善,可能是希望盡早得到我們的信任,做起事來很積極與俐落。但阿娣不太會中文,只能很簡單的溝通,例如吩咐她去做哪些事之類的。而母親因為病況的關係,越來越不喜歡說話,需要費心跟阿娣講事情時,就更不願開口了,常常得要父親幫忙說,導致阿娣跟母親之間非常少互動。
以藥物控制病情,對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很重要的,我們一開始就叮嚀阿娣,要按時提醒母親吃藥,阿娣也都會遵照吩咐。但對慢性病患來說,不想吃藥、懶得吃藥,甚至厭惡吃藥都是常見的事,如果母親不吃,阿娣也不知道該怎麼勸母親吃,只能重複提醒,但這樣的「嘮叨」只會讓母親更不想吃,甚至對阿娣有些反感。
提醒吃藥,竟成了阿娣跟母親間的最大的溝通障礙,此外,阿娣因為語言不太通,除了照顧有關的事情外,幾乎也不太會跟母親講話,有幾次,母親甚至跟我們說,可以不要繼續讓阿娣照顧她嗎?這讓我們非常傷腦筋,因為要換人並不容易,而且換過的人能不能跟母親合得來,也無法保證。當初決定聘用外籍看護工,當然是因為負擔相對較輕的方式,但現在看起來,未必是最好的方式。
我請教過一些同事或朋友,有經驗的人坦承,這的確是看運氣的,也不容易解決,如果找本國籍的看護,或是有經驗的照顧服務員,相對是比較理想的。其中有個朋友建議,如果已經有外籍看護工了,若是能搭配本國籍看護定時來幫忙,也許會好一些,現在手機有個預約照護的App,就能找到這樣的照服員,在需要的時間提供居家照護的服務。
秋悅,就是我在這個預約照護的平台上找到的照服員,原先在養護機構工作過10多年,後來因要照顧公婆,轉換到這個平台上接案服務,讓她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的時間。我希望她下午到傍晚的時間,能來照顧母親,因為這是母親服藥的時間,同時還能協助沐浴,以及到附近散散步。
第一次見到秋悅,就感覺她是個開朗健談的人,雖然在平台上已經看到她有豐富的照顧經歷,但真的聊起來,才知道她對各種患者都有相當的了解,包括像母親這樣的巴金森氏症,或是重度失智、癌症晚期等等狀況。由於她接觸得多,對病患的需求與感受也有很深刻的體認。她認為母親現在在身體上的負擔,其實還遠不如情緒上的打擊,要讓她對未來樂觀點,才是正常服藥的關鍵,平常跟她多聊點開心的事,或是一些新鮮有趣的話題,轉移她對病況的過度關注,才能讓身心獲得較平穩的狀態。
像每次要服藥的時候,她總是不經意地製造一些話題,減緩母親對服藥的抗拒。此外,她也嘗試鼓勵母親表達情緒,然後再用適當的方式引導,或是用自身的許多經驗,及過往看到的例子,來減輕母親的情緒負擔。更重要的是,她在聊天的過程中,她會讓母親重新審視自我的價值,並不會因生病讓以往的貢獻與成就而有所抹滅,在未來,母親還有很多的事可以做,也能讓生命往更開闊的地方走。
秋悅真的不是個單純只是來「照顧」母親的人,她跟父親也很能聊,常常讓家裡的氣氛都變得不一樣了,而且還會主動教導父親及阿娣,幫母親做一些被動關節運動。一方面,讓母親減緩肢體的退化,另一方面,也讓母親多點機會跟她人互動,別說父親更能體會母親的心情了,連阿娣,母親也逐漸能接納了。從秋悅身上,我才了解到照顧人,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,身體跟心情都能「顧到」,才是完整的照顧。
當我們談論高齡化社會時,往往聚焦在「照顧」這件事上,但其實在照顧發生前,更重要的,是「預防照護」。
與其等生病再花錢治療,不如趁健康時開始保養身體、維持生活機能。
為什麼需要預防照護?
你會選擇生病後治療,還是永遠健康不生病?
答案很明顯。如果能維持健康,誰願意進出醫院?這正是預防照護的核心精神:
在長輩出現明顯衰退前,就開始介入,降低失能風險,提升生活品質。
預防照護不只是保健,更是全方位支持
預防照護不只是營養補充或運動,它還涵蓋心理支持、社會參與、生活功能維持等層面。
當長輩能自主生活、不依賴醫療與照護資源,就能活得更自在、更有尊嚴。
忽視預防照護會造成什麼後果?
需要長期住院或住機構,家庭經濟壓力暴增
失去自理能力,生活品質嚴重下降
家屬因照顧壓力身心俱疲
根據統計,罹病長者的醫療支出是健康者的6至7倍。如果能提早預防,就能避免大量支出與家庭壓力。
預防照護三層級,你做對了嗎?
初級預防:
對象為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,目的是延緩老化、維持功能,例如改善生活習慣、參加活動、建立運動規律。
次級預防:
針對已有潛在症狀但尚未明顯的長者,透過早期發現、早期介入,延緩照護需求出現的時間。
三級預防:
疾病已發生,需要照顧的長者,目標是避免病情惡化、提升生活品質與壽命。
健康老化,不只是活得久,而是活得好
照顧,不該等到出事才開始。
預防照護的價值,在於提早部署、主動出擊,讓長輩能夠延緩老化、減少失能機會、維持生活尊嚴,今天開始,就為明天的健康做準備。
你是否曾經看到長輩走路時搖搖晃晃、步履蹣跚,似乎隨時都會跌倒嗎?這可能是肌少症的表現之一。肌少症是一個高齡者常見的狀況,它會影響身體的多個器官和組織,並會降低長輩的生活質量。也會導致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減少,增加疾病的風險,影響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,從而增加跌倒的風險。肌少症還會影響心血管健康、呼吸系統、代謝功能等;但是,不要擔心,因為有許多方法可以預防和改善肌少症!從運動與飲食改善是最有效果的。
運動是預防和改善肌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65歲以上長者建議每週完成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每週至少5天,每天至少30分鐘,或每週至少75分鐘高強度運動。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,預防肌少症的發生。此外,運動還可以幫助長輩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、降低患疾病的風險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等。建議進行輕度到中度的有氧運動,例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。此外,還可以進行力量訓練,例如舉重、彈力帶運動等。
飲食與營養補充也是預防肌少症的重要方式。長輩可能因為飲食偏好或其他原因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,影響肌肉的生長和修復。營養補充品,如蛋白質粉末、鈣片和維生素D,可以幫助老年人補充所需的營養素,從而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。此外,應該盡量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如肉類、魚類、乳製品、豆類和堅果等。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必需營養素,有助於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。
此外,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預防肌少症的重要因素。避免吸煙和飲酒,減少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。良好的睡眠、減壓技巧和積極的社交生活也可以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,降低構成肌少症的危險因子。
隨著年紀的增長,肌少症是一個常見的問題。然而,通過適當的運動、飲食補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,可以預防和改善肌少症。現在就開始關注家中長輩的肌肉狀況,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水準和更健康的老年生活吧!
長輩想要健步如飛的身體,除了平時就要均衡攝取營養來強健體魄,擁有一雙健康的雙腳也是十分重要的,足部的保養護理可不能輕忽!
特別是罹患糖尿病或慢性病的長者們,由於血液循環減慢與神經敏感度下降,時常因為感覺遲鈍而在腳部受傷發炎時未能及時進行照護,導致傷口不易癒合,嚴重時還會產生潰瘍或感染,所以平時就需要養成長輩的足部護理習慣,才能預防可能出現的足部併發症。
【一、足部泡水清潔】
準備可泡腳的臉盆加入溫水或中性肥皂水,也可以準備長輩喜歡的浴鹽或精油,以手腕內側或手肘測試水溫,溫度不宜過高導致長者皮膚燙傷(水溫約37~43度),泡腳時間5~10分鐘待角質軟化即可,以便後續使用海綿或軟毛牙刷輔助清潔,一旦泡水時間過長可能使皮膚表層油脂流失,造成皮膚更加乾燥,若是乾敏肌則不適宜經常泡腳。
【二、足部修剪檢查】
修剪趾甲時,兩側盡量平直且不應修剪過短,趾甲嵌入肉裡容易造成甲溝炎,修剪後使用銼刀磨平以免刮傷皮膚,同時檢查長輩腳部外觀是否有傷口、紅腫、水泡、雞眼、腳指甲及皮膚龜裂等狀況,清潔完畢後使用毛巾妥善擦乾,尤其是容易忽略的趾縫更要注意。
【三、足部呵護保養】
選用不含酒精的護膚乳或凡士林進行按摩,促進腳部的血液、淋巴循環,防止皮膚過乾而出現龜裂,若發現有傷口則應避免塗抹,一天至少清洗傷口一至二次,確實更換紗布與擦藥,如果已經出現發炎或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,切勿拖延處理使得患部惡化。
【四、足部保暖須知】
天冷更要留意長輩的足部保暖,防止血管收縮導致循環不良而引發的足部問題,選擇吸汗、透氣的棉質襪子,注意襪子鬆緊帶不可過緊形成壓迫,由於長輩皮膚冷熱感受力較弱,也應盡量避免使用電暖爐或熱水袋,以免溫度過高意外燙傷,茸毛或刷毛襪也能讓長輩的腳暖呼呼。
【五、足部血循促進】
除了上述保養與護理之外,應提醒長輩避免經常久坐或是翹二郎腿等不良坐姿,壓迫到神經與血管,平時就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,適當的散步活動、上下樓梯、有氧健身操等等,抑或是簡易的抬腿、屈膝和伸展運動,都能有效活動筋絡,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。
定期做足部清潔和保養對於健康是有益無害,給予雙腳貼心呵護的同時,也能促進照顧者和長輩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與交流,鼓勵大家都可以掌握足部護理的訣竅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