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!「優照護」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台北市政府產發局的輔導廠商,並獲得科技創新獎勵肯定!

「優照護」商標

創新的預約居家照護服務,能自由安排照護人員的時間

預約前可先看到照護人員資料


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,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,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。

送出預約後立馬獲得回覆


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,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,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,有急需時快速找人。

彈性安排使用短時數照護服務


「優照護」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,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,在「優照護」下單即可滿足。

除了外籍看護之外,給您更多居家照護的選擇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居家照護

一般人對於“看護”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。但在許多情況下,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。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,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。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,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。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,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前來照顧。「優照護」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,讓有需求的家庭,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、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。

了解更多

短期照護
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,無論是生病、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,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。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,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。一旦遭遇這些問題,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,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,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。這樣的情況,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。因此,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,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,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,可讓您休息喘口氣,減輕身心壓力。

了解更多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「優照護」影片

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|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

「優照護」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《社會影響力產品獎》,一同見證「優照護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。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,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,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,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!

看影片

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

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! -- 九年來,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! --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,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,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!

看影片

居家照護就選優照護

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照護人員煩腦嗎? 不知道照護人員可配合的時間、專業背景、工作內容和費用?無法挑選照護人員?現在這些問題,都可以透過優照護來幫您解決。

看影片

他們與「優照護」的故事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專業照護,讓關懷跨越距離與時間

隨著年齡增長,父母的健康與生活需求成為子女最關心的問題。當距離、工作與現實讓我們無法時刻陪伴,如何確保長輩獲得妥善的照顧,成為每個家庭的重要課題。 無論是突發健康狀況需要短期照護,還是長期協助維持生活品質,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已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,幫助子女解決無法親自照顧的困擾,也讓長輩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。

遠距關懷:當無法親自照顧時,如何確保父母安好?

俊彥(化名)因工作外派至中國崑山,無法經常探望家住台灣的父母。當母親意外跌倒輕微骨折時,他才深刻體會到,父母的健康變化不會等人,而身為子女的自己卻無法即時在旁照顧,這種無力感讓他焦急不已

由於母親短期內行動不便,而高齡的父親也需要協助,俊彥與家人商討後,決定尋求外部支援。他透過居家照護預約平台,迅速找到專業的照服員來提供日常照護,確保父母獲得即時的協助

照服員許小姐第一天到家後,便細心地與俊彥的父母溝通,了解母親的身體狀況、飲食習慣及日常需求。她不僅協助母親起床、換尿布、準備三餐,也幫助父親如廁、移位,甚至提供安全建議,幫助家中環境適應母親的恢復需求,例如加裝扶手、防滑墊等,確保母親能夠在家中安全行動。

這樣的安排,讓俊彥即使身處異地,也能透過專業照護確保父母得到最佳的照顧,不必因為擔憂而影響工作與生活。 透過照服員的每日回報與視訊溝通,俊彥能夠即時了解母親的康復狀況,並與家人一起做出最佳決策。這樣的專業支援,讓他深刻體會到,雖然自己不在身邊,但透過科技與專業服務,依然能夠實現對父母的關懷與責任。

疫情改變的不只是生活,也讓我們看見父母的需求

疫情期間,曼青(化名)的父親因肺部問題住院,這才讓她意識到,以往身體硬朗的父母,如今竟也需要更多的協助。 以往,她每個月回老家探望父母時,總認為他們雖然年紀大了,但仍能彼此照顧,沒有太多需要擔心的地方。然而,當父親因肺積水住院後,她才發現,母親獨自照顧父親的負擔遠比她想像的沉重。

在醫院探病受到限制的情況下,曼青透過短期居家照護平台,找到專業的照服員,在住院期間提供全天候照顧

照服員的協助範圍不僅包括日常護理,如擦洗身體、翻身預防褥瘡、餵食與換藥,還會幫助父親調整飲食、進行適度復健,並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,確保父親能夠穩定康復。這樣的專業支持,不僅減輕了母親的照顧負擔,也讓曼青能夠在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同時,放心地知道父親正在接受妥善的照顧

父親出院後,曼青更進一步安排定期的居家照護服務,讓照服員每週兩次到家中,協助父親沐浴、更換衣物、梳洗與簡單復健。這樣的安排讓母親能夠在照顧父親的同時,獲得喘息空間,不再獨自承擔所有的照護壓力。

透過專業照護的協助,父母的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,曼青也能安心投入工作,確保自己不會因照顧責任而忽略了個人的職業與家庭生活。

專業照護,讓家庭關係更穩定

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,長輩的生活照護需求逐漸增加,許多家庭開始面臨如何在愛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的挑戰。 在這樣的情境下,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,讓長輩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妥善的照顧,而家人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穩定的步調。

透過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長輩能夠獲得穩定且妥善的生活照顧,子女也能在責任與現實間找到平衡,減少無力與自責的情緒無論是短期照護需求,還是長期陪伴,透過專業照護的協助,讓愛與關懷無論距離多遠,都能始終如一。 適當的支持不僅能讓長輩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,也能讓家庭成員在關懷與自我實現之間,取得最理想的平衡。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記憶或許模糊,但愛與陪伴從不缺席

隨著年齡增長,失智症已成為許多家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。當長輩的記憶逐漸模糊,行為舉止變得不可預測,甚至開始出現妄想與情緒變化,家人的照護壓力也隨之增加。 如何在愛與耐心中找到適合的照顧方式,既保障長輩的生活品質,也讓照顧者不再孤軍奮戰?透過專業照護,不僅能提供身體上的協助,更能以適當的方式陪伴長輩,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,仍能感受到安全與尊嚴。

用陪伴讓記憶閃耀,即便在黃昏的時光裡

雅娟(化名)是一名專業的照服員,她照顧黃阿姨(化名)已經半年多了。黃阿姨雖然已經進入輕中度失智階段,記憶力逐漸衰退,但她仍然保持著溫和的性格,生活中總會重複關心著別人,像錄音帶般播放著相同的話語,即使內容一樣,卻讓人感受到溫暖

黃阿姨的女兒美華(化名)透過居家照護平台,希望能找到一位能夠陪伴母親的照服員,幫助她維持日常生活,包括定時吃藥、更換紙尿褲,以及在天氣良好時陪伴散步。雅娟在接手這個案子後,很快發現,讓黃阿姨感到快樂的方式,就是陪她聊過去的回憶

透過翻閱相簿、回憶年輕時的故事,黃阿姨的眼神開始閃爍光彩,腦海中的片段似乎被喚醒。 她會講述與丈夫相識、結婚的過程,談起孩子的成長歲月,甚至在吃飯時,還會等「孩子們放學回來」才願意動筷。

這樣的陪伴方式,讓黃阿姨的情緒變得穩定,也讓她的女兒美華放心許多。透過照服員的即時回報,美華可以隨時了解母親的狀況,而黃阿姨的笑容,也讓這段記憶漸漸有了溫暖的光芒,即便她的世界正逐漸被遺忘所籠罩

破解妄想迷霧,讓失智長輩感受安心與信任

失智症不僅影響記憶,還可能伴隨各種妄想,例如懷疑錢被偷、認定家人對自己不忠,甚至出現敵意與攻擊行為。 這樣的狀況,往往讓照顧者感到無助與疲憊,甚至因長期受影響而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。

吳媽媽(化名)是個典型的案例。她的失智症狀逐漸加劇後,開始認定外籍看護是「小三」,害怕丈夫被搶走,甚至對看護怒罵、驅趕。 這樣的情況,讓連續兩位外籍看護都無法撐過三天就離職,家人也為此傷透腦筋。

後來,家人透過短期居家照護平台,找到經驗豐富的照服員許小姐(化名)。她在接案前,已經詳細了解吳媽媽的情況,因此一開始就採取建立信任感的策略,從兩個方面來克服吳媽媽的妄想問題:

  1. 主動建立良好關係:與吳媽媽保持密切互動,盡量讓她感受到被重視,例如陪伴聊天、先告知每個動作的目的,讓她感到安心。
  2. 避免觸發妄想:減少與吳爸爸的互動,刻意在吳媽媽面前與吳爸爸保持距離,讓她逐漸放下戒心。

這樣的方式,讓吳媽媽的情緒逐漸穩定,甚至慢慢地開始信任許小姐。當失智長輩的妄想被理解並被適當引導,他們的內心將獲得安定,而照護者的壓力也能大幅減輕

讓愛與陪伴,跨越記憶的消逝

照顧失智長輩,並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,更是關乎心理與情感的陪伴。透過適當的方式,他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尊重與愛,依舊可以擁有有品質的晚年生活。

當記憶逐漸淡去,真正能讓失智長輩感到安心的,是陪伴與理解。家人或許無法時刻在身邊,但透過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他們仍能在熟悉的環境中,感受到安全與尊嚴。

不論是協助長輩喚起過去的美好記憶,還是引導他們走出妄想的困境,專業的照護能讓家人不再獨自承擔所有壓力,而是擁有更多的支持與協助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當照護遇上變數,專業陪伴讓愛不中斷

在許多家庭中,外籍看護的離開往往讓家人措手不及,然而,找到適合的照護方案,才能確保長輩的生活品質與健康不受影響。 透過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,即使面對突發的變動,也能讓照護平穩銜接,為家人提供安心的支持。

從陌生到信任,照服員成為家人般的陪伴

滿枝阿姨(化名)與丈夫在社區裡人緣極佳,熱心助人的她,長期關懷左鄰右舍。然而,當丈夫因中風需要長期照護時,滿枝阿姨的生活逐漸失去平衡,家人為了分擔她的負擔,聘請了一位外籍看護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這位看護的態度漸趨消極,最終在合約到期後離開。

面對先生離世、看護離開的雙重打擊,滿枝阿姨陷入孤獨與憂鬱,女兒憶寧(化名)決定透過專業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為母親尋找新的生活陪伴。

  • 提供情感支持,減輕獨居長輩的孤單感。
  • 陪同購物、外出散步,讓長輩保持社交互動。
  • 尊重個人習慣,從日常對話建立信任感。

在照服員的陪伴下,滿枝阿姨重新找回與人的連結,笑容漸增,逐漸走出低潮。

外籍看護離開,如何確保長輩獲得穩定照護?

宜鈞(化名)家的外籍看護阿蘭,長期以來都是母親最重要的照顧者,然而,她突然離職,讓全家人措手不及。面對母親仍需要日常照護,宜鈞與家人開始尋找能夠迅速接手的新照護方案。

嘗試聘請臨時看護卻發現,非專業的臨時照護難以符合母親的需求,直到他們透過居家照護平台預約專業照服員,才真正找到安心的解決方案。

  • 細心交接長輩的生活習慣與照護重點。
  • 協助日常生活照護,確保長輩健康與安全。
  • 關注長輩興趣,讓照護不只是生理上的滿足,更帶來心理上的陪伴。

透過適當的照護安排,宜鈞的母親不僅獲得穩定的日常支持,甚至重新拾起過去的興趣,找回生活的樂趣。

專業居家照護,讓照護不中斷,安心無縫接軌

照護的變動難以預測,但透過適當的準備與資源,家庭能夠在變局中保持穩定。利用專業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,確保每位長輩都能獲得適切的關懷,家人也能安心安排自己的生活。

  • 個人化居家照護方案:根據長輩需求提供適合的服務。
  • 專業照服員:具備長期照護經驗,確保照護品質。
  • 情感支持:不只是身體照護,更關心長輩心理健康。

當家庭照護需求變動時,專業的陪伴讓愛不中斷,確保長輩的生活品質不受影響,為家人創造更安心、更幸福的照護環境!

 

(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《分身有術的「新孝道」》一書,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。在當代社會中,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,為實踐「新孝道」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,以實現真正「分身有術」。)

購書連結: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96102

誠品:https://eslite.me/6hrjzv

若需大量購書請洽:info@ucarer.com.tw

看更多

居家照護新知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洗腎陪同該注意什麼?照護關鍵一次看懂

當家人開始接受洗腎治療時,家屬往往同時面臨身心壓力。除了擔心治療成效,更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。事實上,陪同者的角色不只是接送或照料,更是家人心靈的依靠。「優照護」整理出陪同洗腎時最需要注意的重點,讓每位家屬與照服員都能更有信心地守護家人。

 

為什麼洗腎當天的陪同特別重要?

每一次的洗腎都是維持身體穩定的關鍵。陪同者應協助長輩準時到院,避免延誤造成毒素與水分排除不完全。若長輩平常血液透析時容易血壓不穩定,可請家屬在到院時主動向醫護人員說明平常用藥情況與反應,讓醫護團隊進一步確認。

 

療程中,請觀察是否有頭暈、噁心、抽筋、皮膚搔癢、冒冷汗或出血等情況,若出現異常,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。若回家後出現牙齦出血、尿液顏色改變或皮膚瘀青,也要主動回報。這些看似小症狀,其實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訊號。

 

陪同者該如何協助用藥與觀察病況?

洗腎患者需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以維持血壓、貧血與代謝平衡,因此陪同者應扮演「提醒者」與「觀察者」的角色。

  • 依醫囑服藥,勿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。
  • 使用藥盒或鬧鐘協助規律服藥。
  • 若出現出血、腫脹、食慾下降或極度疲倦等狀況,應盡快與醫護人員討論。

這些觀察不僅能幫助及早發現異常,也能讓家屬在照護上更有方向。

 

情緒支持為什麼和治療一樣重要?

洗腎不只是身體的治療,更是心理的調整。許多患者會因生活受限、外觀改變或長期治療感到沮喪與焦慮。此時,陪伴者的傾聽與鼓勵就是最溫柔的支持。

可讓長輩參與簡單的活動,如:

  • 聽音樂、閱讀、曬太陽
  • 摺衣服、整理衣櫥
  • 與朋友聊天或散步

這些小事能讓患者重新感受「生活的節奏」,也幫助穩定情緒。若長期陪伴讓家屬感到疲憊,也別忘了照顧自己、尋求支援。

 

陪同洗腎是一段長路,要怎麼走得更有力量?

長期照顧難免疲憊,尤其看見家人不適時,心裡更容易無力。請記得,你已經做得很好。你的陪伴、你的提醒、你的微笑,都是患者最安心的依靠。

 

若在照護過程中感到壓力或時間不足,可尋求「優照護」的陪診、短期照護或居家協助服務,讓專業照服員在您最需要的時候,幫您分擔那一份沉重的責任。

 

陪伴的力量,是最長久的療癒

洗腎的路漫長,但愛能讓它變得溫柔。每一次接送、每一次傾聽,都是你給家人最堅定的支持。「優照護」願意與您同行,讓照顧不只是責任,更是一份安心的連結。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面對失智長輩的懷疑與指責,如何讓愛不受傷?

阿明的爸爸最近常懷疑家人偷了他的東西。有時是錢包,有時是手機。他甚至說家裡有陌生人闖進來。明明家人最愛他、最關心他,卻被懷疑成「小偷」。這樣的情況讓全家人又氣又心疼,也讓照顧的日子變得格外艱難。

 

失智症不僅影響記憶與語言,還常伴隨情緒不穩、幻覺或妄想等「非認知症狀」。在照顧的過程中,這些症狀往往比忘記事情更讓人無力。家人說的每一句話、每一次辯解,似乎都無法進入長輩的世界。但事實上,這不是誰做錯了什麼,而是因為大腦的變化讓他看見了「不同的現實」。對他來說,那些懷疑與害怕都是真實存在的。

 

理解他的世界:妄想背後的焦慮與不安

當長輩懷疑有人偷東西,或者指責家人時,背後的原因往往不是憤怒,而是不安。記憶力退化讓他無法掌握事情的因果關係,也可能忘了自己把東西放哪裡。當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時,大腦就會「自己補上理由」,這時,「有人偷走了」就成了他能理解的解釋。


那樣的懷疑,是他在混亂中尋求掌控的一種方式。這時候,家屬與照服員能做的第一步,就是理解。理解他的恐懼比證明事實更重要。你可以試著坐在他身邊,用平靜的語氣說:「我知道你一定很擔心,我們一起找找看,好嗎?」這樣的語氣能讓他感受到安全感,而不是被否定。

 

安撫比解釋更有效:陪他穩下心,慢慢轉移焦點

面對妄想時,「解釋」往往行不通。越爭辯,只會讓他更堅信自己的想法。因此,當長輩懷疑有人偷東西,不妨先暫時放下證明的念頭。先穩定他的情緒,讓他知道現在的環境是安全的,再引導他做些熟悉的小事。舉例來說,可以陪他坐下來聊聊剛剛的午餐、打開窗戶看看天氣,或者帶他去翻翻相簿、聽一首他喜歡的老歌。這些簡單的轉移,不只是分散注意力,更能喚起愉快的情緒,讓他從緊繃與懷疑的心境中,慢慢回到現實。

 

當被誤會時:先給對方空間,也讓自己喘口氣

有時,長輩會懷疑的對象正是最親近的人。被誤會為「小偷」或「壞人」時,心裡的委屈與無助幾乎難以形容。然而,請記得,這不是你的錯。那是一個因為生病而被顛倒的世界,他已經無法分辨真實與想像。這時不妨退一步,先讓他有空間冷靜,也讓自己調整呼吸。等情緒平復後,再以輕鬆自然的方式重新接近他,例如遞上一杯水、問他想不想散步,讓關係在日常互動中慢慢修復,而不是在辯解中拉扯。

 

陪伴是最好的安定劑

許多家屬都曾說過:「他不再記得我是誰,但只要我握著他的手,他就會笑。」對失智長輩而言,記憶會模糊,但情感的溫度仍在。一個擁抱、一句輕柔的話語,往往比千百次的說理更有力量。陪伴失智長輩,不是要「治癒」他,而是成為他混亂世界裡的燈塔。當他感到害怕時,你的存在能讓他重新找到方向;當他陷入懷疑時,你的聲音能讓他重新感到安心。

 

為家屬與照服員:別忘了照顧自己

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場長跑。妄想、失眠、重複提問、情緒波動……都可能讓家屬筋疲力竭。請記得,你也需要休息若感到壓力太大,可以請信任的親友輪班照顧,或尋求照護服務支援,讓自己有時間喘口氣。當你照顧好自己,才有力量繼續陪伴。

 

被誤解的愛,依然是愛

失智症的照顧路上,最難的不只是被忘記,還有被誤會。但請相信,你的耐心與溫柔,正是長輩能感受到的安全依靠。當他不再記得細節時,仍會記得你的聲音、你的陪伴、那份熟悉的溫暖。在被懷疑的那一刻,你也許覺得孤單,但正是因為有你在,他的世界才不會完全陷入黑暗。

看更多
看護、居家照護

失智預防從陪伴開始:讓長輩「越陪越聰明」的生活練習

年紀增長後,許多長輩開始覺得「記性不如從前」——想不起名字、忘了放東西的地方,或常重複問問題。這些變化多半是正常老化現象,但若缺乏刺激與互動,大腦反應會越來越遲鈍。

 

好消息是,大腦具有可塑性,只要願意「動一動腦」,仍能建立新的連結、延緩退化。衛福部失智症防治中心也建議,長輩應每天維持思考與交流習慣,讓大腦持續保持活躍狀態。事實上,大腦就像肌肉一樣,「越用越靈光」。只要每天多動一點腦、多互動一點點,就能延緩退化,讓生活保持活力與自信。而家屬與照服員的陪伴,更是最有效的「練腦良方」。

 

為什麼陪伴能讓大腦更靈光?

許多研究指出,規律的社交互動與正向情緒,能刺激大腦神經的連結,幫助思考保持彈性。換句話說,陪伴本身就是最自然的腦力訓練。當長輩感覺被關心、被傾聽,他們更願意說話、回想、嘗試新事物,也會在互動中不斷「動腦」。陪伴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或道具,一句聊天、一頓共餐、一次散步,都是最好的刺激。

 

一起做的腦力練習:在互動中喚醒記憶

與其讓長輩單獨做練習,不如一起完成。陪伴能讓練習變得有趣,也減少壓力感。以下是幾個簡單又溫和的陪練方式:

一、聊聊生活,讓記憶有溫度

與長輩回憶過去的旅行、老朋友或節慶故事,不只是聊天,更是訓練記憶的方式。也可以用照片、音樂或舊物當話題,幫助他們喚起細節與情感。這些互動讓「想起來」變成快樂的事,而非考驗。

 

二、一起動手做家事

摺衣服、整理抽屜、分類水果或擦桌子,看似平凡的家務,其實都能刺激大腦與動作協調。照服員或家屬可以在旁邊指引節奏,例如「這堆是毛巾,那堆是衣服」,讓長輩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就感。

 

三、讓生活多一點小變化

試著換條不同的散步路線、嘗試新菜色、或用不同的碗盤用餐。這些小變化能讓長輩的感官重新被喚醒,感受到「生活還有新鮮感」,自然也能保持頭腦靈活。

 

四、用五感體驗,激發興趣

一起聞香料、聽音樂、看風景,都是刺激腦部的方式。可以試著讓長輩猜猜氣味、說出歌曲名稱,或一起欣賞窗外的花草,這些互動讓他們重新連結世界。

 

陪伴練腦的關鍵:用心聽,比指導更重要

腦力訓練不在於技巧多高,而在於「被理解」。當長輩出錯、說錯或忘記,不必急著糾正,只要給予肯定:「沒關係,我也常忘!」這樣的理解能讓他們放鬆,進而更願意參與活動。

 

幾個小秘訣讓陪伴更有效:

  • 固定時間練腦:每天安排1015分鐘聊天或遊戲時間。
  • 融入日常:不需特別設計活動,吃飯、散步、看電視都能練習思考。
  • 以興趣為中心:長輩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會更願意開口。

 

想再進一步?試試「挑戰式」陪伴

當長輩狀況穩定後,可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挑戰:

  • 一起玩簡單桌遊、拼圖或數字遊戲。
  • 用手機相簿玩「回憶挑戰」:隨機開一張舊照片,請他說出當時的人事物。
  • 唱老歌、拍節奏、或打手指遊戲,都能同時活絡腦部與情緒。

這些活動不只是刺激記憶,更能讓家人之間產生共同回憶。

 

當記憶力明顯下降時,怎麼辦?

若發現長輩常忘記重要事情、情緒明顯改變或容易迷路,建議及早與醫師或職能治療師討論。但在此之前,持續的陪伴與互動仍是最重要的基礎照顧。每天的聊天、笑聲與互動,都是防止退化的最好養分。

 

陪伴,就是最好的腦部保養

腦力訓練不只是為了「不失智」,更是讓長輩重新參與生活的過程。當家屬與照服員願意每天花點時間,一起聊天、一起笑、一起做,就能讓思考變得更有活力,也讓心更靠近。

看更多
立即下載「優照護」APP

安全 / 方便 / 合適

隨時隨地找到符合需求的照護人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