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優照護」商標

居家照護新知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現有的照顧模式,你滿足了嗎?


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2025年老齡人口將超過25%,屆時我們就成為「超高齡社會」了,現有的長期照護體系是否健全?長者的真正需求是什麼?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 
台灣目前主流的高齡照顧模式分為這幾大類:

  1. 機構式照顧:使用者需離開原本家庭環境,24小時居住在機構,統一管理照顧。現有安養、養護、護理之家、團體家屋等機構,照護人力比多為8-10:1。
  2. 時段託顧:使用者部分時段被託顧到其他居所,較為常見的即為日間照顧中心及家庭託顧。照護人力比多為4-6:1。
  3. 居家式照顧:此類使用者多由家人自行照顧,或搭配本籍、外籍之照顧服務員及"看護"工,部分時段介入或全日同住於家中。照護人力比可達1:1。
  4. 社區型互助:多為透過街坊鄰里等次系統,互相連結,提供老人餐食、獨老送餐等基礎民生服務。此類模式多無直接照護,僅利用次系統相互連結。

 
就現行運作狀況而言,這些照顧模式大都比較僵化,但若能互相聯繫並串連資源網絡,將能創造多贏的局面。舉例來說,長輩多數都有陪同就醫的需求,若彼此資源互通,就能更有效用運人力,例如:日照中心專職接送的司機,可以開車搭載日照中心及安養中心的長輩前往醫院就醫,而陪同的照護人力來自安養中心,或是護理之家排休、想兼差的照服員。又如,日照中心的備餐可以委由社區型的自營共餐單位,增加共餐單位營收,亦可共用廚房、營養師等資源。
 
現有的資源如何互相連結呢?考量政府目前補助現況,通常社會福利資源無法同時兩用,此時利用自費服務介入,採取數位平台來整合人力資源的運用,可以有效減輕照顧壓力。
 
以「優照護」預約照護平台來說,它正好能提供短期、臨時性居家服務。像是單次陪同長輩就醫的狀況,若外籍"看護"工因語言問題無法陪病,就能利用「優照護」找到合適的人力。這些短期照護人力,也可以代替家屬前往日照中心,接開心下課的長輩回家,協助備餐及沐浴,讓辛苦加班的家屬減少疲累。所有人力資源透過有彈性的平台來調度,不須長期簽約,讓照顧者有更多的服務機會與選擇。

照顧工作不只勞力,也很勞心,由被信賴的人照顧自己親人,才讓人放心。「優照護」預約平台,經過嚴格面談篩選出適任人員,可以提供短時數、臨時、長時段、固定等各種服務時段的台籍”看護”,還能跟照護人員互相傳遞資訊及雙向溝通。只要拿起手機用APP輕鬆預約,「優照護」讓你對傳統照顧服務改觀! 
 

 

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!!

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~^^*


分享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