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優照護」商標

居家照護新知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長輩腳無力怎麼辦?肌少症、關節退化或神經問題怎麼分

當長輩出現走路不穩、腿部無力或容易跌倒時,許多家屬會擔心是否罹患了「肌少症」。但實際上,造成腿沒力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種。以下為您整理常見的原因、如何判斷、看哪一科,以及可行的處理方式,協助您及早發現、正確應對。

一、腿部無力不一定是肌少症?可能原因有哪些?

腿部無力不一定就是肌少症,還可能與關節退化神經壓迫藥物副作用老化等因素有關。肌少症是導致腿部無力的常見原因之一,尤其在高齡族群中發生率高。然而,腿軟、站不穩也可能與其他疾病或用藥有關,常見包括:
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:膝蓋或髖關節磨損,造成疼痛與走路困難。
  • 神經壓迫問題:如腰椎骨刺壓迫神經,會導致腿部麻、弱,甚至反應遲鈍。
  • 藥物副作用:某些抗憂鬱劑、降血壓藥物或利尿劑可能影響肌力或神經傳導。
  • 自然老化:隨年齡增加,肌肉質量與力量會自然流失。
  • 長期臥床或活動不足:會加速肌力退化與下肢功能喪失。

 

若腿部無力情況持續、伴隨跌倒風險,建議盡早就醫,由專業醫師釐清真正原因。

 

二、關節退化會讓長輩走不動嗎?

是的,關節退化會導致長輩走路困難,常見於膝蓋與髖關節,可能伴隨疼痛與活動力下降。關節退化是高齡者常見的退化性問題,尤其以膝關節與髖關節最為多見,主要原因是關節軟骨磨損與發炎反應。

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膝蓋疼痛或僵硬,走路時明顯不適
  • 上下樓梯困難、活動量減少
  • 關節腫脹、有「卡卡」的感覺
  • 長時間久坐後起身困難

 

若長輩因膝關節疼痛減少走動,容易造成下肢肌肉快速流失,建議及早就醫,安排X 光檢查復健訓練或輔具使用,以延緩行動力退化。

 

三、自然老化造成的肌力退化,該怎麼判斷與處理?

自然老化會造成肌肉質量與力量減少,可透過日常觀察與營養運動介入來延緩惡化。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的肌肉會逐漸減少,這是自然老化過程的一部分。初步可透過以下方式自我檢視:

  • 無法輕鬆從椅子站起
  • 走路速度變慢、容易疲勞
  • 無法提重物、站立不穩
  • 明顯活動量下降、腿部變細

 

處理方式建議:

  • 補充蛋白質與營養:有助肌肉合成(如豆類、魚、蛋、乳製品)
  • 低衝擊肌力訓練:坐姿抬腿、彈力帶訓練、下肢踩步運動
  • 避免久坐與臥床:鼓勵日常活動(如散步、家事參與)

 

越早介入,越能維持生活自理與行動能力。

 

四、什麼是肌少症與衰弱症?兩者有何不同?

肌少症是衰弱症的一部分,前者聚焦於肌肉退化,後者則是多重生理功能下降的綜合症候群。雖然肌少症與衰弱症常被混用,但其實定義有所不同:

項目

肌少症(Sarcopenia)

衰弱症(Frailty)

定義

肌肉質量與肌力明顯減少

多重生理功能下降的綜合症候群

判斷依據

肌力測試、肌肉質量分析、行走速度

包含體重減輕、疲憊感、活動減少、肌力下降等指標

對生活影響

影響行動能力、跌倒風險增加

增加住院、失能與死亡風險,需整體健康介入

換句話說,肌少症是衰弱症的一部分,但衰弱症範圍更廣,代表整體身體儲備能力下降。兩者都需提早發現並積極介入。

 

五、長輩腿沒力要看哪一科?怎麼進行處理?

長輩腿沒力應依症狀就診不同科別,並搭配營養補充、運動訓練與環境調整加以改善。當發現長輩出現腿部無力、站不穩或行走困難時,建議根據症狀選擇下列科別進行評估:

科別

適用狀況

復健科

肌力減弱、行動力退化需訓練建議者

骨科

膝蓋疼痛、關節腫脹或退化性關節炎

神經內科

腿麻、神經壓迫、肌肉不聽使喚

老年醫學科

整體退化性問題評估、肌少症或衰弱症

家醫科

初步整合判斷與轉診建議

 

常見處置方式包括:

  • 營養補充(蛋白質、維生素 D)
  • 規律運動訓練(彈力帶、站立訓練、阻力訓練)
  • 生活環境調整(防跌設施、移動輔具)
  • 定期追蹤:追蹤肌力與功能變化,避免惡化成失能或跌倒事故

 

腿軟、腳無力的原因可能很多,從肌少症、關節退化到神經問題與藥物副作用,都不容忽視。無論是否已高齡,只要出現相關症狀,就應儘早尋求專業協助,透過診斷與評估找出根本原因,才能訂定有效的照護與訓練策略,避免惡化成失能或跌倒,保障長輩生活品質與行動安全。

 

 

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?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,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!

方格子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7y9zew

Medium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7y9z6r

親子盒子: https://user284973.pse.is/7y9zhl

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!!

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~^^*


分享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