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優照護」商標

居家照護新知

看護、居家照護

為什麼做復健運動是有效的?

患者最大的疑問莫過於做復健運動有效嗎?畢竟常聽說,中風後的神經細胞已經凋亡,為何還能透過復健來恢復?答案是有效的,而之所以具有療效,是由於腦部學習的 4 種特性。

 

|中樞神經會自己找出路,增加復原的可能|
中樞神經一旦凋亡便無法再生。但為何中風後仍會有動作功能的恢復呢?這與腦部水腫的減退、殘存細胞恢復活性、神經休克的消除或與神經發展出替代的路徑有關。

 

受傷後的腦神經本體也會產生新的突觸連結,取代壞死的腦神經,這就像通往山上的主要道路崩塌了,但是在旁邊開闢的一條小徑還是可通過一樣,也就是說,雖然已經死亡的細胞無法救回,但神經有建立新聯結的可能,進而使動作恢復。

 

|神經具有可塑性,主動的運動可以促進腦部修復|
大腦像是一塊黏土,用大拇指在黏土壓一個洞,並把這個洞視為中風所造成的神經損壞,我們可以用捏的、推的把這個凹洞補起來,雖然無法恢復原本的平整,但至少能恢復七、八成的原樣。大腦的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也是這個道理,透過復健運動重塑中風後的神經損壞處,使得功能得以盡可能的恢復!

 

神經在某些條件之下是可以被改變的,「主動的運動」即是重要的關鍵。研究也顯示,中樞神經損傷後,給予患側手重複的運動訓練,可以促進大腦半球活化,表示運動可以帶來部分的神經恢復。患者常誤會復健是在訓練肢體的「力量」,其實不然,運動是在練習大腦與肢體之間的連結。練習越多次、越專心,重塑的效果會更為明顯。

 

患側
是指中風患者無力、無動作的那一側,反之,有力的、有動作的那側稱為健側。

 

|反覆且耐心的練習有助於恢復|
主動的運動是神經重塑的關鍵。不論是正常人或是中風者都適用這個道理。我們常說熟能生巧,如同彈鋼琴、學開車一樣,越多次的經驗,越能夠熟練,表示重複練習是有意義的。復健亦然,患側肢體的重覆性動作訓練有助於恢復,也可以保留學習的效果。

 

練習的過程中,必須結合各種不同的練習方式,就像籃球員不會只有練投籃,多元的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起初應先密集的訓練,增加技巧的熟悉度,熟練動作後,再增加情境的干擾,讓技巧保留的時間更長一點。治療師也會修正患者錯誤的動作,同時讓患者自我察覺並且改正動作上的缺失。

 

|結合真實的情境有助於動作學習|
環境也是動作學習的重要因素。人類的動作無非是為了克服環境所帶來的挑戰,例如嬰孩為了摸到玩具而爬行、人想跨過門檻而練習把腳抬高,環境會影響人類的動作發展。

 

想像一下走在沙灘上的感覺,沙灘比較軟,腳會陷進去導致不平衡。此時,身體會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因應策略,例如把腳用力抬高、手會自然打開保持平衡等等。這些策略做很多次後也會保留下來,當您下一次走到沙灘上時,自然會使用這些技巧,就不會被沙困住。

 

動作經驗也是如此,如果能將動作訓練融入真實情境,可以幫助患者連接過去的生活經驗,增加他的動作表現。例如,一樣是練習手部的動作,與其單純運動手臂,不如拿一塊抹布配合擦桌子的動作,可以提升訓練的效果。

 

本文摘自《中風復健這樣做,提升自我照顧力》

作者:王柏堯&楊昀霖等7位中風復健專家

出版社:原水文化

 


 

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!!

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~^^*


分享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