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照顧者倒下!照顧者的心情,只有從事照護的人懂
照顧者的壓力來源
支援者在提供協助前,必須充分了解家屬及照顧者的心理。
照顧者有兩種壓力
來自外界的壓力
有些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照護為何物。向這些人抱怨照護的辛苦,他們也不會懂。照顧者因此容易產生「沒有任何人懂我的辛酸」的孤獨感而罹患憂鬱症,所以身邊一定要有能理解照顧者的人。參加類似照顧者協會的團體,也是個好方法(參考第二章)。
只動一張口,不幫忙、也不出錢的親戚,是最具代表性的外界壓力來源。除此之外,周遭的人也要特別注意左頁列出的案例,千萬別讓他人的態度成為壓力的來源。
來自照護的壓力
分為身體壓力與精神壓力兩種。在生活上必須一對一、全程照護的居家照顧者,很容易產生身體方面的壓力,例如晚上幫忙換尿布而導致睡眠不足等等。因此,提升照護技巧、善用專家的力量,利用短期療養等服務來獲得休息,是有必要的。
若被照顧者是失智症初期患者,可能會因拒絕照護而產生精神壓力。例如發現公公、婆婆罹患了失智症,丈夫卻認為沒有必要照護時,照顧者就會產生精神壓力。
體會照顧者的心情
多數人都認為盡量讓家人來照顧長輩,才是好的照護。儘管這麼做的成功例子的確不少,但並不代表這樣完全是對的。即使因照顧而效果不錯,也千萬要記得若是照顧者的身心狀態過於疲憊,就絕對不可能達到原本的目的。
因此,照顧者一定要維持健康,這麼做也是為了被照顧的長輩好。不論是受人之託進行照護,還是自己選擇照護,居家照顧者都得承受許多壓力(參考上面插圖),身邊的人一定要多體諒照顧者,減輕他的負擔。
照顧者的心情是很複雜的。在長期持續進行居家照護的家庭,一旦家屬決定送長輩進養護機構,即使這麼做最輕鬆的會是照顧者,他仍會掙扎「是不是該再撐一下?」當長輩住進養護機構後,又會開始煩惱「這麼做真的正確嗎?」
此時,至今為止沒幫什麼忙的親戚,通常會為照顧者高興,告訴他「真是太好了」,但實際上,他們大多是為了「能擺脫自己的罪惡感」而開心。
照顧者的心情,只有從事照護的人懂。先瞭解這點,再透過這章來思考該如何協助照顧者吧。
本文摘自 居家照護全書【全圖解‧暢銷平裝版】:日常起居‧飲食調理‧心理建設‧長照資源‧疾病護理‧失智對策,第一本寫給照顧者的全方位實用指南
作者:金田由美子、東田勉◎編著
三好春樹◎監修
譯者:蘇暐婷、游韻馨、蔡麗蓉、周若珍
出版社:采實文化
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!!
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~^^*